人民网首页

六翮培风九万里——专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

2016年01月28日16:02        手机看新闻

从研究员、教授转型为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者、负责人,从中国医师协会到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非公立医疗协会”),郝德明一路见证了中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对当下行业的发展困境和内在问题有深刻的理解。

作为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郝德明坦言: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他看来,现在是非公立医疗事业发展的最佳时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2015年末的一个暖暖冬日,郝德明接受了《中国医院院长》专访,畅谈对我国非公立医疗事业发展现状的思考和展望。

构建品牌 重任在肩

为我国2000万非公立医疗从业者做好服务,引导好、管理好22余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建立起以非公立医疗为品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

“发展非公立医疗卫生事业,是党和政府的需要,更是人民的需要,非公立医疗机构由此应运而生、顺势而起,但是如何完成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郝德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累计成立2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2000万人,却一直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这是与医改形势、行业发展不匹配的”。数据统计显示,虽然非公立医疗机构队伍庞大,但是其所承担的社会医疗服务总量仅占15%。“从这个维度来看,非公立医疗机构还是弱势群体。”非公立医疗协会的管理范围包括哪些呢?郝德明首次给予清晰的介绍。他指出,清晰地划分社会举办医疗机构的范围,是明确协会行业管理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重要前提。经过多方、反复地讨论,参考国民经济的分类方法,依照医疗机构的出资来源划分确定了协会名称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包括非公立、外资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许多由混合经济实体,涵盖国有商业公司举办的医疗机构。或者用一句话来概括,凡不是从国家财政纳税人的钱出资举办的医疗机构,都应该属于非公立医疗机构范畴,民营医院是这个范畴的一部分,这里更多的是大量的门诊部和诊所,也都属于非公立医疗机构范畴。“这样一来,协会的管理范畴和会员单位就比较明确了,同时也确立了二级机构的组建原则。”郝德明介绍道,协会不仅着手推动了地方协会的成立,而且组建了具有非公立医疗机构鲜明特色的各医疗专科专业的全国性委员会。

据他介绍,非公立医疗协会的各专科专业全国性委员会,不同于其他学协会的组织,它的组建要着力关注“四个链”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是产业链,其次是人才链、学术链和资金链。为什么要强调这“四个链”的建设和发展,郝德明阐述了这背后的逻辑。

第一,产业链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人才链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学术链是行业发展的标准,资金链是行业发展的保障。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引导、支持、鼓励和加快社会办医,社会办医本质上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股东会、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化治理结构和体系,但是发展和扩张是有前提的。应当明确,我国医疗服务队伍应该是由两个主体组成,公立医疗机构是保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而非公立医疗机构是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的主体,尤其是在健康医学领域,社会资本大有作为。非公立医疗机构要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互补,要向专病专科、特色高端、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康复机构、养生保健以及网络医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满足群众对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不同层面需求。第二,多年来由于某个地方医疗不规范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和大众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缺乏信任,所以对非公立医院的诚信经营、行业自律、规范化管理,需要行业协会促进学术链的建设和发展。第三,办医院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支持,没有资金链,社会办医推动不起来。第四,任何医院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核心部分——医生,所谓的人才链打造。凡是符合这“四个链”标准的参与对象,就是各专业委员会的组成成员。

谈及人们对非公立医疗存在一些困惑和理论争论之时,郝德明表示,囿于既往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按举办医疗机构的资本来源看,医疗机构有公立和非公立之分,但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存在“姓公姓母”的问题,“非公立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公立医院的医生、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参与和支持”。2015年,国家层面和各省相继出台了多部放开医生多点执业的文件,为医务人员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打开了政策阀门。这是国家促进非公立医疗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一步。

“所以,我们的全国性专业委员会有公立、非公立医院的医生、专家参与,有银行和投融资机构的从业者,有人才公司的,有来自互联网企业的,还有医药企业的。”郝德明说:“专业委员会的特色就是非公立医疗事业发展的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以非公立医疗为品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服务+管理 提升医疗质量

行业现状决定发展策略。医疗质量不是靠管出来的,是靠培育、服务出来的。

“ 中国非公立医疗协会要干什么?这是我们要特别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沿着其他学协会的路径走,单纯的召开学术会议,攀比会议人数规模,讲讲PPT,则对非公立医疗行业帮助不大,郝德明指出,为什么说协会的成立恰逢其时?那是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项更为务实的、重大的理论突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说明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变了,我们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工作思路,制定行动计划。”他表示,协会要围绕会员单位的业务发展需要,首先提升行业组织的服务能力。

郝德明坦诚地说,现在大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不信任,关键还是医疗服务能力差,这已经成为掣肘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发展策略是由行业现状决定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是靠培育、服务出来的。”因此,行业协会不能办成“二政府”,要做好管理和引导,首先要做好服务。问题来了,以什么为抓手做好服务呢?协会成立后,一方面要加快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来说是快速推进地方协会和二级机构的建立;另一方面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工作。上海、苏州、安徽、山东、湖北、河南、新疆……郝德明与协会同事在调研和交流中发现问题、寻找思路。

一句话,思想必须转变过来。

协会对会员单位的管理,要贯彻服务中指导、指导中帮助、帮助中管理的理念。“我们提出,要做好一个重点、两个推进,并以此为基础举办三个经济实体,完成四项调研工作,建立六大信息服务平台,编印好三本书,办好两个活动和两个论坛,创办两本杂志的三年行动计划。”郝德明表示,首先要解决的是行业诚信和自律问题。

的确,作为非公立医疗机构中的一支重要队伍——某个地方的医疗体系,在多年的发展中因为不规范经营,给社会和患者留下了“坑蒙拐骗”的不良印象,这也是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历史阶段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抓好行业的诚信经营和行业自律,是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个重点问题。”郝德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协会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改善非公立医院的诚信经营状况。2015年9月,协会经审核荣获在全国范围内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行业信用等级评价资质。“这个评价资质是由国家社会信用评价管理部门审批授权的。通过信用等级评审,先要树立‘红名单’,鼓励正能量,给规范经营的医院挂上社会信用评价的铭牌和颁发证书。群众心里有数了,规范经营让医院也能获得长远发展。”

据郝德明介绍,按照国家要求,协会正在组织医疗卫生和社会信用管理专家研究起草《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成为行业协会发挥服务、指导和管理作用的重要抓手。他表示,“信用评级既是‘身份证’又是‘通行证’。”通过信用评级,医疗机构在服务中获得信用“身份证”,让群众更方便、更放心地选择,赢得政府放心、社会信任和群众满意;通过信用评级,医疗机构在资本市场获得可信的“通行证”,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我们要改变社会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认识,帮助他们建立公信力。”郝德明表示,协会要大力推进行业品牌建设,扶持一批品牌医疗机构,通过开展行业品牌价值评价,形成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第三方专业机构支撑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品牌机制服务体系,创建“中国非公立医疗行业品牌价值榜”。“企业的公信力怎么建立?要靠社会的监督。”目前,协会已经与人民网联合启动了“中国社会办医网”,并和有关专业机构合作,将陆续推出和发布品牌价值榜。

有了工作重点,协会怎么做好两个推进呢?郝德明表示,两个推进,一是推进社会办医,二是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协会为会员单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会办医,主要是推进医院的建设,让更多的医疗机构产生,满足群众远未被满足的求医需求;推进规范化管理,重点在于对现有非公立医疗机构做好规范化管理。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的通知,明确到2020年,按照每千人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预留了规划空间,即“到202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的公民医疗服务量力争达到30%”。同时,国家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设置不再受规划布局限制等举措。30%是国家首次明确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总量提出了量化目标,对非公立医疗事业发展是重大利好。“我们要抓住这些政策利好的大势,加快建设新医院。对已办成的医院,要让他们上档次、上水平。”郝德明说。

跨界整合 助力医改

非公立医疗行业的发展,要借政策东风,更要优化自身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郝德明表示,协会要提升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助力医改,只有从当下做起、发轫于细节。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4月底,我国非公立医院共有1.4万余家,个体诊所21万余家。这些机构及其中的从业者,是协会的会员单位,也是服务对象。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没有钱、没有人,怎么办呢?郝德明给出的答案是——跨界融合,整合社会资源。“依托社会资源,我们要建立三个经济实体,其服务功能要与协会的性质、宗旨、工作任务和管理目标相符合。”他介绍道,因为行业特别缺乏人才,协会与菩提医疗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卫生人才服务公司,建立“惠医网”,推动医生多点执业,引导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由于非公立医疗机构面广量大,协会与万达信息股份公司合资成立了万达志翔医疗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网上医药集中采购信息平台等信息技术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协会与百洋公司、复星医药集团公司合作建立调研项目,为会员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供协会做出决策和制定工作计划。

“缺科学管理、缺学术研究、缺医疗技术、缺卫生人才,是目前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现实状况,我们要依托三个经济实体,强化协会服务能力,把解决问题落实在具体措施上。”郝德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协会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建立六大信息平台,建立服务机制。

第一个平台是建立行业直报与行业评价管理。即征信评价平台,这个平台面向全国的会员单位、各类成员单位开展征信和诚信评价工作,同时按要求登记会员单位信息。“这是实现行业协会的管理功能,也是摸家底,为细化协会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个平台是建立网上医药集中采购信息平台。这是针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和器械采购过程中遇到的议价能力弱等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要成为一个正规的比价格、比质量、获取知识库学习的平台。第三个平台是建立临床诊疗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信息共享。“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打通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国家分级诊疗管理体系,提高全行业的医疗服务效率,最终实现降低医保费用的终极目标。”

第四个平台是医疗保险平台。各种险种主要是医责险、意外险和患者大病专科保险的平台。“这个保险平台根据医生多点执业所产生的执业风险增加,以协会的名义与大的保险公司谈一个团购的价格,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医生们解除后顾之忧。同时推广各类商业健康险种,供会员单位选择。”

第五个平台是面向非门诊部、诊所推出一个行业级的“云HIS公共服务平台”。这是针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普遍的管理流程和诊疗程序欠规范的现状提出的解决方案。只要是会员单位,都可以免费使用云HIS平台。“这个平台把管理信息和诊疗信息电子化、数据化,避免出现公立医院HIS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

第六个平台是卫生人才信息平台。郝德明指出,这是一个为医生多点执业乃至护理、医技、管理及后勤人员,提供人才供需双方的中介服务平台。

迎接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医改必定不能够采取疾风暴雨式的改革,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改中要迎难而上、顺势而起,迎接跨越式发展。

对中国医改,郝德明自有独到的认识:国家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核心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社会办医,突破体制改革;二是改变卫生观念,从传统的疾病治疗学转变为健康医学,在疾病治疗学理念下导致产生浪费卫生经济学,只有健康医学才会产生科学的卫生经济学。医疗改革是民生大事,必然不能以疾风暴雨式进行,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在深化医改大环境下,非公立医疗机构唯有准确定位、顺势而起,以迎接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

在谈到非公立医疗的“新常态”时,他直言,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之兴正当时。2015年9月,备受关注的《中国医疗制度与非公立医疗事业发展专项调研》正式启动立项。用郝德明的话说,这项系列调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为非公立医疗行业未来制定人才战略、品牌战略和资本战略的专项研究工作,具体包括《非公立医疗机构人才现状与发展战略调研》《非公立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调研》《非公立医疗机构投融资体制与机制建设调研》。

据郝德明介绍,《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调研》已完成,2015年11月,三个课题组在京举办了课题进展报告会。目前,三个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16年初将向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汇报调研结果。“这些工作完成后,我们计划出版三本书,《中国社会医疗投资指南》《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社会办医实践与发展》。”

郝德明表示,结合这些调研工作,协会将开展两个提升非公立医疗机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的公益活动。其一,协会与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央广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展以“您的信任 我的责任”为主题的活动,宣传一批非公立医疗机构中优秀人物、优秀单位。“他们中有投资者,有优秀院长,也有优秀医生和优秀护士。我们要通过这个活动传递正能量,树立他们的从业荣誉感。”其二,协会还开展了社会办医疗机构“放心选择、满意服务”活动。这是协会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共同发起的倡议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诊疗技能,促进服务模式创新。“我们制定诚信办医的自律公约,向社会公开承诺,杜绝服务欺诈,接受社会监督。”

“非公立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郝德明感慨道:新医改以来,我国社会办医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社会办医院的数量从2010年7068家,增加到2014年12 546家,占比从总1/3上升到将近1/2。非公立医院床位数量从41.2万张上涨到87.6万张,翻了一倍多。2015年1-9月,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达22.5亿人次,同比提高5.1%;其中公立医院20.1亿人次,同比提高4.5%;非公立医院2.5亿人次,同比提高10.0%。全国医院出院人数达11 644.6万人,同比提高5.6%;其中,公立医院10 137.3万人,同比提高4.5%;非公立医院1507.2万人,同比提高14.2%。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报告》中提出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公立医疗机构要维持存量、精益管理,非公立医疗机构则是要做好增量、提升质量。

“我们要把这些实践能力,转化为更好的运营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响应国家医改号召,未来5年非公立医疗行业必将迎来跨越式大发展。”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郝德明看来,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春天已经到来。(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分享到:
(责编:许心怡、权娟)

行业信息化平台